昨天广场科技节成了创意游乐园——伢儿把课堂原理变成了游戏

 

杭州hq环球体育的同学在肥皂水中加入了糖和茶水,吹出的泡泡硕大无比。 本报记者 董旭明 摄

 

钱江晚报2007年11月18日报样

 

  本报讯 2007年浙江省暨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昨天上午9点在杭州青少年宫广场开幕。在科学实验区,来自杭城各大中小学的学生设立了近百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一个科学实验来解释一个物理原理或化学反应。这些原理和公式都来自课本,课本知识本来枯燥,可现场反应却令人惊奇。细雨蒙蒙中,直到中午11点多还人声不断,挤满了孩子和家长,连记者都玩得不亦乐乎。

  一个可乐瓶,一个塑料袋

 

  小男生服了小女生

 

  比如解释大气压,摊主朝晖中学初二学生华倩男开始一点儿没提“大气压”,先玩吹气球游戏。她拿了一个空可乐瓶,从瓶口处往里套了一个瘪气球,然后叫一个小男生用力吹。小男生一用力,还真的吹起来了,可这有什么好玩?他疑惑地看着华倩男。

 

  华倩男坏坏一笑,偷偷用手堵住可乐瓶屁股后面的一个小洞,再让他吹,结果他鼓起腮帮子吹红了脸,气球还是不动。急得他直跳。记者一想,这小丫头聪明啊,把可乐瓶后面的小洞堵上,气球要变大,瓶子里的空间就会缩小,压强就超过外面的大气压,又把气球顶回去,所以气球一定吹不大。华倩男还有狠招,对小男生说不用吹气也能让气球变大。她拿了一个针筒对着可乐瓶的小洞抽气,气球果然自己变大了。其实这都是利用压强平衡的原理。那小男生连连追问华倩男为什么,那眼神崇拜极了。

 

  一个小喇叭,一个喷管

 

  十五中学生“喊泉”

 

  再比如同样解释声音、音频。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咋解释?现场杭十五中就打出了“喊泉”的广告。桌子上放了一个小喇叭,旁边还连着一个漂亮的石头喷管。

 

  摊主之一初三学生徐逸然说,“你喊一声‘水来了’,水就会出来!”现场一个孩子的家长似乎不相信,对着喇叭叫“水来了”,水果然喷出来了。而且声音叫得越大,水喷得越高。徐逸然得意地说,那是因为人说话空气会振动,声音高低不同振动的频率也不同,她们再把不同的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控制电机,“声音的变化”就一目了然了。

 

  公益中学学生的成本更便宜,他们现场干起了哨子大赠送的买卖,把普通的吸管剪成一截截的,尾巴处剪一个剪刀口再压扁,就能吹出声音。并且管子长短不同,声音也不同。惹得现场哨声四起,小营实验学校的一群初一学生一边吹,一边连问为什么。

 

  平时能不能就这么上课?

 

  老师摇头:没精力设计

 

  周宣义的妈妈是带儿子来下围棋的,结果上课结束走到这里时儿子就不走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好玩的:三根筷子可以在水中立起来;肥皂泡可以拿在手上;用柠檬汁可以写密信。才读一年级的小女生文心其实听不懂,却趴在杭四中学生的摊点前非要看叶绿素的实验,想看大哥哥们怎么把树叶上的绿色褪下来,再把银和铜镀上,做出彩色树叶。连她爸爸都来劲了,“用多少纯度的酒精褪叶绿素?这银是真银吗?我回家也给女儿试试做……”

 

  机场路中学的傅路标最有成就感,他用一张纸就把大成实验学校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惹得哇哇叫,因为他告诉他们这张纸可以把鸡蛋烧熟,其实那就是一张银箔,用了聚焦原理。

 

  江滨职业学校点心专业的学生最出奇,一个叫“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和亲油基”的问题,读也读不通,他们却利用专业特长,一会儿把蛋白变摩丝,一会儿把蛋白变沙拉酱,还现场能品尝。大人、小孩,层层围观。

 

  记者现场问学生,他们骄傲地说这些实验都是自己设计的;记者又问,这实验以前老师在课堂上是这么做的吗?他们大多摇头说不是。周宣义的妈妈遗憾地说:“如果上课能这样上就好了!小孩就不会讨厌上学了。”记者拿这个问题问现场一位指导老师,老师顿时语塞,尴尬地说:“天天这样上课哪来得及?考试很紧张,课堂上主要讲原理,老师也没精力设计这么多游戏……”

 

  热闹的科技节,看起来学生很喜欢。其实现场很多这样的实验和游戏,材料很普通,做法很简单,关键在于思想。记者离开时听到旁边一位啃着火腿肠走出去的初中学生说:“可惜只是一个节日,要能天天搬到课堂上多好!”                 本报通讯员 徐思莹

 

  本报记者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