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年轻教师转眼间也参加工作两三年了。几载磨砺,随着新苗杯赛课的到来,她们初试刃的时候到了!利用英语教研活动时间,在英语教研组长黄丽老师的组织下,何霞倩、袁佳琪、徐赟蕾三位教师就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第一课时结合运用学历案开展同课异构的说课比赛。早在赛前,教研组就贴心为每棵新苗配备了“新秀级”甚至“绿荫级”的导师,助力新苗们的成长。当天,全体英语教研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并给出中肯实用的建议。

何霞倩老师整节课套用了动物救助站的情境,首先从最近救助了两只濒危动物开始,让学生复习如何描述动物的身高体型等基本特征,根据与第一只大象的比较来推断出第二只濒危动物为熊猫,并拓展了比较的不同表达,并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救助站志愿者和记者的角色进行回顾总结。之后通过呈现了熊猫幼年与成年的照片,让学生首先预测呈现的数字与熊猫的关系并激活一定的背景知识。带着疑问进入听力,让学生对听力内容有预设,更有目的性。接着用听力训练来提取幼年熊猫的关键信息后,以志愿者的介绍活动来对听力内容进行总结。最后,何霞倩老师以领养救助站小动物为产出任务,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间的相互劝说,利用比较的不同表达来衡量小动物的身高体型食量等信息,最终确定领养的动物,期间并通过checklist进行自评互评。本节课的作业是完成相应练习后,自选制作领养视频或上网查找濒危动物的相关信息。

袁佳琪老师的整堂课基于动物饲养员对不同动物进行记录熟悉的过程为大情境。在该大情境下结合学历案教学特点分设三个小任务,在每个小任务中都贯穿本堂课的重难点,即对不同动物特征进行简单描述、运用丰富的比较句式进行相关比较,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每个小任务后袁佳琪老师都设计了相关的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检测自身是否真正学会了当堂重难点,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当然,袁佳琪老师也在说课最后分析自身不足时提到,她认为在她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三个小任务间的情境转换仍不够流畅,其次对于培养学生对珍稀动物保护意识的落实情况仍需改进。

徐赟蕾老师在本堂课中着重于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设置任务,在任务后提供评价标准,是一堂基于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探索。课堂的开始,徐赟蕾老师从备受大家喜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出发,引领学生探求熊猫作为冰墩墩原型的原因。在任务中,帮助学生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前加修饰词的用法。之后,徐老师继续创设情境,如果有国际友人问你有关熊猫的问题,你能回答吗?邀请学生继续了解大熊猫,并运用所学知识点将幼年熊猫和成年熊猫进行对比。最后一个情境,邀请学生为下一次的体育盛会选择吉祥物的原型,并让学生将其和冰墩墩原型的熊猫进行对比。三个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三个checklist指向清晰,要求明确。但同时徐老师也在之后的反思中提到:如何将情境与教材更好地融合,也是教师之后要思考的方向。

在之后教研组的评价分析环节,听课教师们既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认真钻研的精神和教学设计上的优点,同时也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俞晴雯老师提出,分层教学作为目前的课堂教学的主流,也是学历案教学的重要体现之一。但年轻教师习惯在课堂设计中使用Level A、Level B这样三六九等式的学生分层,这样其实不够恰当,更好的应该是设计一个菜单式的分层,能力弱的学生可选择容易的任务,能力强的同学可选择较难的任务,由此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出任务。其次,作业作为最后一部分,常常为我们年轻教师忽视。而恰恰相反,作业正是一堂课教学目标落实的体现与反馈,切勿马虎了事。她希望年轻老师在之后的作业布置中,多思考如何多形式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总结。而黄丽老师则针对教学产出环节,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她认为教师在设计时,不应对学生的生成产出做出过早、过多的局限,而应尽量设置不具体、开放式的线索,激活学生思维,引出更多更精彩的答案。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与呈现方式。此次说课比赛不仅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更提供了一次实打实磨练自己的机会。先由年轻头脑自行探索钻研,同时由优秀导师帮扶加持,尔后由精英评委指点拨正,相信年轻教师们都有了极大的收获!

春暖花开时,新苗浅露头。人间四月天,不仅见证了春和景明,也见证了优秀的行知英语教研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团结与奋进精神。